“中国银都”为什么历久弥新——永兴县奏响循环经济新乐章

发布时间:2023年09月05日

来源:湖南生态文明

阅读:383次

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促进生产、流通、消费过程的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

———习近平2013年5月24日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漫步于永兴县城的街头,如同置身银子世界———高高矗立的银饰雕像、林林总总的银器商铺、精美壮观的银楼、令人流连忘返的银展……这里就是“中国银都”!2002年,在呼和浩特召开的首届中国白银年会上,永兴县以年产白银1500吨占全国1/4强的总产量,被业界公认为“中国银都”。2004年,永兴县被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正式授予“中国银都”称号。

不过,这里并不产银———没有银矿!所有的银全部来自废弃矿渣、废弃尾料等“垃圾”的回收提炼,这里既是“中国银都”,更是循环经济的典范。稀贵金属综合回收利用与精深加工已成永兴第一大主导产业,产值逾600亿元,正阔步迈向千亿产业。

图片永兴县白银文化工业旅游景点———天下第一银楼,5万两白银打造

艰难抉择,选定循环经济新路径

“中国银都”路向何方?永兴县东邻资兴、南连苏仙、西靠桂阳、北接安(安仁)耒(耒阳),已有300余年金属冶炼史。

岁月悠长,技艺传承,这片热土诞生了大批能工巧匠,创作了无数精美工艺品。得益于深厚的技术积淀和巧夺天工的制作工艺,永兴县出产的银饰品成功打入中非博览会,成为馈赠外宾的国礼,令世人瞩目。金属冶炼为永兴打下了深深的烙印,既是主导产业,也是永兴代名词,还吸纳了大量就业人口,为永兴县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然而,煤炉遍地、手工作坊式的金属冶炼产生的问题日渐增多。长期无序、大量低水平生产造成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严重影响百姓工作生活和身心健康。规模小、档次低、工艺差的冶炼产业难以形成规模效应和产业优势;产品单一,产业链不全,附加价值低,拖累经济发展。

既要发展经济,又要保护环境,二者如何选择?两者能否兼顾?各种质疑、辩论之声渐盛,反对者不少,支持者亦众。义愤填膺者有之,据理力争者更甚,永兴到底要不要搞金属冶炼?“中国银都”路在何方?

循环经济指路引航。这个问题终究需要县委、县政府来回答。经济发展、民生保障、生态环境一个也不能少。为此,县委领导和相关部门分组分批,全面展开深入调研。

“金属冶炼是永兴的传家宝,养活了多少人啊”,从业人员发出了自己的心声;“传统技艺不能失传,要后继有人”,年近八旬的银雕大师心情沉重;“现在污染太严重了,要对子孙后代负责”,不少百姓忧心忡忡;“搞技术改造,加强环保监督”,改造冶炼产业的意见也不少;“企业工资都难发,哪来钱搞改造”,一些企业主大倒苦水,言辞激烈。

经过座谈、访谈、实地调研、统计测算,县委、县政府充分了解了民意,摸清了金属冶炼产业的家底,学习领会了循环经济的理念和发展模式,对永兴用循环经济理论指导金属冶炼产业发展进行了可行性分析评估。

2016年,县委、县政府在充分开展环境风险评估的基础上,在省市指导支持下,决定用循环经济模式实施“中国银都”提升改造发展战略。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明确稀贵金属综合回收利用与精深加工产业为主导产业,以绿色为基、循环为本、效益为先,为“中国银都”固本强基,昔日散乱弱小的金属冶炼开启了转型升级新篇章。

顶层设计,擘画循环经济新蓝图

为了做大做强做优产业,永兴统筹谋划,协同发力,系统治理,擘画循环经济“新蓝图”。

高位驱动科学规划。成立以县委书记任组长、县长任第一副组长的永兴县“中国银都”首选发展战略工作领导小组。

在产业布局上,明确了以稀贵金属综合回收与精深加工产业为主导,电子信息、新材料、装备制造、节能环保产业为协同的“1+4"产业新体系,初步形成产业布局合理、产业特色突出、产业活力充沛的发展新格局。

在空间布局和产业结构调整上,将工业发展布局由“一园七区”调整为“两区四园”,着力建设以循环经济工业园为龙头,以柏太工业园为基础的稀贵金属再生资源利用产业集中区。循环经济工业园为精深加工区和服务平台区,柏太工业园为综合回收区,实现了园区错位发展、耦合发展。先后制定了永兴经开区和主导产业转型升级一系列发展规划,推动形成独具特色、功能互补的布局结构,为循环经济发展提供基础完善、功能完备的优质平台。

在营商环境上,永兴在湖南省率先成立“便商之家”(客商服务中心),组建“三顺办”,制定“三晒三评”机制,坚持“五个面向”精准招商,突出产业链招商。2020年,引进2家中国500强企业,34个重大招商项目全部履约开工。力推55个重大产业项目,着力构建“亲”“清”政商关系,做到在帮扶上有求必应、在检查上无事不扰,为永兴注入了信心和动力。

严格环保执法监督。成立了湖南省首家县级固体废物管理站,组建了高规格的环保执法大队,实施稀贵金属行业“清废”行动等专项整治,加强重金属污染防治。对经开区四个园区建立水环境“一园一档”管理档案,开展千人以上饮用水水源地核查工作。

实施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全面加强主要污染物排污权管理。2021年上半年,已对11家重点管理和10家简化管理企业核发排污许可证,完成登记管理企业218家。对重点管理申请核发排污许可证的12家企业上报市局核发排污许可证。

在所有园区都设立了环保站,构建了县、园、企三级联动的环境监管网络体系。深入开展“双随机”抽查,加大违法行为查处力度。加强环境应急管理工作,提高应急能力。

图片永兴县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园全景

集群发展,打造循环经济发动机

小打小闹难成气候,只有抱团发展,形成集群,完善配套,才能做大做强,形成规模效应,提升产业辐射力和影响力。

重组整合提升竞争力。近年来,永兴通过“关、停、并、转”等方式对132家稀贵金属企业“重新洗牌”,一步到位整合成30家集团化主体企业,推动稀贵金属再生资源利用产业项目集群进园。

截至2021年5月,已有30家稀贵金属综合回收利用主体企业、18家精深加工企业和8家环保处置类企业入驻园区,力争将永兴经开区创建为“湖南省大宗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示范基地”,打造全国稀贵金属基础材料和功能材料加工生产示范基地。

靠大联强壮大产业链。鼓励企业强强联合、优势互补、做大做强,创新供应链模式。推广实施“链长制”,分行业编制产业链全景图和现状图,推动补链、强链、延链,构建“结构科学、特色鲜明、绿色低碳、核心竞争力强”的现代产业链体系。

引进2021年世界500强第68名、金属新材料领域排名世界第一的正威集团与鸿福合作、畅越飞平与正和通银业合作,建立危废供应链基地。通过政企合作,盛达资源与金业环保、东江环保与雄风环保、生益科技与鹏琨环保、达刚路机与众德环保实现强强联手,主体企业纷纷实现靠大联强。

金融支撑拓宽资金链。发改、科工、园区等多部门联手,推广“运作资金(原料供应)+生产技术管理+产品回购”模式,引进基金,促进银企合作,发展科技金融业务,缓解企业资金困难。

抢抓国家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机遇,引导扶持县内优势企业挺进资本市场。6家投资在10亿元以上的企业已经与上市公司达成合作,2家企业预备独立上市。

科技创新,锻造循环经济倍增器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永兴坚持创新驱动,坚持走“科技创新、绿色环保、精深加工”之路。

健全工业创新机制。不断完善企业科技创新市场导向机制、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和工业领域技术创新投入机制,支持企业开展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提升创新能力。

优化科技创新投融资环境,加快科技和金融结合,通过设立科技成果转化基金、科技银行,开展科技成果(知识产权)质押和科技担保服务。以龙头企业、重点片区为依托,探索开展供应链金融、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等多种融资模式,强化金融支撑。

加强专利政策与科技、产业等扶持政策的衔接,充分发挥县专利奖的导向作用。激励工业企业开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专利技术或专利产品。建立行业知识产权维权组织,依法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行为,为企业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

研发新产品新工艺。积极开展产学研合作,推动校企“联姻”。20多家稀贵金属骨干企业与中南大学、国防科大等高校和科研院所建立了产学研合作关系,成功开发生产925白银、硝酸银、银触头、银浆、银粉、铋合金、钯材等30余种深加工产品。突出创新驱动,致力于打造全国稀贵金属新材料精深加工主要基地。腾驰环保与中南大学柴立元院士合作的污酸渣凝胶材料科研平台正式落地;金润碲业与中南大学合作共建的脱砷项目中试取得阶段性成果,为解决冶金行业最认同的砷无害处理难题提供了新模式。永兴贵研生产的1号银经上海黄金交易所白银交割品牌认定。

全县R&D经费占GDP比重年均增长2.2%。累计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70余项、有效发明专利48项,获评首批“湖南省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县”。目前,全县拥有高新技术企业56家,省级及以上研发机构3家,市级企业技术研发中心7家,取得国内领先水平以上科技成果21项,通过省科技厅成果鉴定的科技成果11项,拥有专利授权48项。

《铋废料》《硒废料》《碲废料》三个国家标准获批立项,成功创建“省级创业孵化基地”。银精炼、银触头等技术已处于国内同行前列,被省科技厅授予“湖南省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基地”,被国家科技部授予“国家稀贵金属再生利用产业化基地”。

超细银粉和触头材料以及高纯铋、鑫达银业“1#银”等多个产品被认定为湖南省高新技术产品。“前置氧化双拉制备银基接点技术”和“高效电解银工艺技术及应用”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多金属复杂渣料综合处理工艺及应用”等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生态优先,树牢循环经济航标灯

永兴坚持生态优先理念,坚守环保底线,集中整治、规范引导、严格监管,始终把环境保护放在首位。

生态护航绿色发展。稀贵金属综合回收利用产业是典型的变废为宝循环经济、环保产业,但也有高能耗、易污染等不足。永兴坚持绿色发展,深入开展主导产业绿色转型、国土绿化扩面提质、生活方式绿色低碳、生态系统保护修复等“四大生态文明行动”,持续推进污染防治攻坚战,大力实施重金属污染治理、饮用水源地保护、城乡绿化攻坚、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等生态工程。

强化固废回收利用。加强工业固体废弃物高值化处置利用、含钒废催化剂处置利用、废旧锂电池处理技术、含镍危废资源综合利用技术研发,开展低铋物料富集冶炼技术等固废、危废品回收利用、铅铋合金有价成分技术攻坚,优化改进生产工艺,减少冶炼提纯中的废品废气排放,强化循环利用和污染管控。

推广倡导绿色闭环生产,构建绿色工厂。加强大数据、人工智能在金属冶炼行业的融合运用,构建智慧工厂。金业环保公司以“让天下无废”为己任,内部危废利用率达98%以上,成功打造了“环保+资源+材料”无废闭合循环生态模式。

图片金业环保智慧工厂大数据中心

构建“四大”循环体系。严把项目、企业入口关,从产业、园区、企业三个层次严格环评审查。构建完善企业内部物质循环、园区内企业间物质循环、园区间企业物质循环、县域基地内物质循环“四大循环体系”,实现固废危废资源最大化回收利用、终极无害化处理。

探索园区集中治污的新模式。建设了格林美郴州市工业危险废物综合处置服务中心和湖南省第一个废气集中处理站,投资1.8亿元建设了废渣终极处理中心,投资1.2亿元建设了高浓度废水处理中心,全县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97%,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99%,废渣、废液、废气均达环保标准。

图片永兴城南高新污水处理厂

彰显效益,建设循环经济示范区

经过不懈努力,如今的永兴循环经济充分体现技术优势和规模效应,彰显“四大效益”,形成了循环经济“示范区”。

创造财富,凸显经济效益。稀贵金属综合回收与精深加工产业在国家未投入一分钱的情况下,通过自身发展壮大,创造社会财富逾1000亿元。2020年,稀贵金属产业产值超600亿元,占园区总产值80%,实现税收近10亿元。解决5万多下岗职工和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带动了房地产、交通运输、旅游及餐饮等行业的快速发展。

减少采掘,凸显资源效益。近10年来,永兴从“三废”中共提炼黄金50余吨、白银2万余吨、其他有色金属120余万吨,白银产量连年稳居全国第一。在较好满足、稳定市场需求的同时,同比减少了4000万吨以上有色金属原矿开采量,为国家储备了大量的战略矿产资源。

节能降耗,凸显环境效益。利用再生金属是实现节能减排的有效途径。永兴县一年综合回收金、银、铜、铅、锌、铋等有色金属超过16万吨,比从原矿中提炼金属可节约标煤90万吨、节水5263万吨、二氧化硫减排1.5万吨。

敢闯敢试,凸显社会效益。目前,业界公认的社会层面、区域层面、企业内部三种循环经济模式都在永兴得到了全面诠释。特别是通过工业园区的优势互补、协作配套和骨干企业的技术改造、提质升级,永兴实现了对“废弃物”的多次循环利用,是我国目前利用有色金属“三废”原料手段最多、利用效果最好、综合效益最高的循环经济示范基地。

专家点评

永兴通过体制机制改革和科技创新,让稀贵金属回收提炼这一古老的传统产业熠熠生辉,走上了集群化、生态化、高端化发展大道。生态护航、科技加持,永兴的发展历程正是绿色经济、循环经济的生动写照和成功实践。事实证明,发展经济和保护生态并不矛盾,关键在于因地制宜,运用新理念、新机制、新模式、新科技扬长避短,化害为利,变废为宝,才能实现双赢。在转方式调结构促转型背景下,循环经济无疑是实现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的有效途径。

来源:《风景这边独好》———湖南生态文明建设典型案例(2021)